2018年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現場
10月14日是第49個世界標準日,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國家標準3.7萬多項。今后將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解決線上與線下標準的不一致,內銷產品與外銷產品標準不一致的問題,促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健康有序發展。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將今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確定為“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革命”,凸顯標準對于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世界標準日當天,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在京召開。在主題活動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表示:新時期,標準化工作面臨著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認識標準化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標準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增材制造等新型技術應用實施,實行網絡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由傳統的高成本大批量制造模式向高附加值個性化的生產方式轉化,使老百姓的消費選擇更加多樣化、生活更加便利。
針對標準化工作的新舉措,張茅介紹,將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進一步提升國家標準修訂工作效率,將標準平均制定周期從目前的36個月壓縮至24個月以內;鼓勵市場主體圍繞提高產品質量、產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充分釋放企業社會組織標準化創新活力。
在標準的實施和監督層面,張茅表示,要持續推進標準與認證、計量、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加大標準實施推廣力度,解決線上與線下標準的不一致,內銷產品與外銷產品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國家標準3.7萬多項,覆蓋了三大產業和社會事業的各個領域。部分領域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水平達到了80%以上,其中,有200多項智能制造相關領域的國家標準,正在為推廣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實踐質量強國、制造強國的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公司標準介紹:由武漢矽感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的《二維條碼 網格矩陣碼》和《二維條碼 緊密矩陣碼》均在2011年被發布為“國家標準”,成為我國二維碼國家標準制定的先行者,其中“網格矩陣碼”在2008年被發布為“國際標準”。